十二星座 星座网 所有人都爱上的权威星座网站
百科周易孔子为什么晚年喜欢《易经》

孔子为什么晚年喜欢《易经》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关键语词:孔子也有形而上学

  这使人想起牛顿晚年专注于神学的故事。牛顿虽专注于神学,但在神学上却无大成就。这似乎也类于孔子。孔子在形而上学上也没有太多的论述。

  

  后世认为,孔子只谈人伦之道德,而不谈形而上哲学。老子道:“大道隐,有仁义。” 庄子认为儒家乃小道,后世喜欢佛道学说及哲学的学者都认为,孔子讲的只是人道(人伦),没有天道之论述(形而上学),中国形而上先由道家后由佛家来承担。

  但笔者以为,一般人只知其《论语》(其弟子所为),而不知其深意所在。何况《论语》乃前期所为,后期则不然。《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大概是从孔子积极入世的精神出发,后人认为孔子晚年喜易,也是专注于“小道“,即人道。柳诒征之《中国文化史》孔子一章中举了这样一段话:“《易》经中孔子所明,第可曰伦理学,或曰伦理的解释。”但是,紧接着又道:“孔于圣人,决非不解《易》象之哲理。第孔于一生志向,专以对人宣明伦理一门,作人世法,至孔子之真实本领,哲理一门之出世法,始终未欲与世人道之,此正是孔子之高大处。故至今儒家所知之孔于,第知孔子本领之半而已。”

  他是道出了孔子不为人知的另一半。孔子对《易》的解释如下:
 
  《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系辞》:“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

  黎鸣也说:“孔子的一生,实际上是受易经思想的影响逐渐展开的。最明显的是孔子自述的一生六段、编选‘六经’、‘六纬’,以及孔子本人的精通‘六艺’等等。什么都与‘六’有关,这明显与周易六十四卦的六个卦位相关。”

  但是,我们知道孔子行教是早年就开始了,并非老了之后。如果说孔子中年编六经和六纬只是在形式上合于易的话,可晚年就不同了。孔子“作《春秋》”时,是有强烈的冒天下之大韪的勇气和悲愤,《春秋》不能流传下来也是因为耳不顺,对时弊臧否太多。但在他对一生进行自述时就不同了,他说:“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孔子自述时已到晚年,正是孔子喜易之时,按他对时弊的认识,和他强行在天下推礼的态度,五十岁是不可能知天命的,六十岁更不可能“耳顺”的。这种对天命的认识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当时盛行的巫术,即敬鬼神,孔子也敬;另一个大概来自于易经。而“耳顺”完全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有一种通融的态度,即不再固执了。至于“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是对易经的深切认知和践行。

  我们总以为“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发行,其实是易经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中关于易经这一思想的发挥是以辩证的方式出现的,虽与中庸不同,但与中庸有同样的意蕴。在《道德经》中,诸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句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孔子说“过犹不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老子的哲学求静,而避难;孔子的哲学求动,而立行。看起来是背道而驰,实则道的不同方面而已。

  现在我们有些人把老子的哲学称为“真理”,而把孔子的哲学却看得很低,其实是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

  柳诒征认为:孔子“其于形而上之原理,与老子所见正等。《易》之神妙,正赖孔子发明。”《论语》称“子不语怪、力、乱、神”,而《易•系辞》却屡言神,如“阴阳不测之谓神”,“蓄之德圆而神”,“神以知来”,“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鼓之舞之以尽神”之类。

  难道是孔子晚年对自己的思想有大的波动?

  这极是可能的。就像牛顿始终不能得出地球是怎么动起来的,他晚年虽然皓首穷经,却也难以找到答案,于是他只好低首于造物者。孔子也如此吗?
 
  孔子一直称道不可知,道不可言。他还教导自己的弟子说,初闻道,夕死可矣。这并非说他不懂道。孔子晚年对易的研究,使他萌发修订易经的意念。易经既经他修订,还受他补充。谁能说他不懂易经?

  老子的哲学发端于易经,易经乃中国文化的玄牝之门,也乃中国文化形而上之标志。但孔子对易经的修订与补充,还是贯穿了中庸之道。至于这中庸之道,是否就是子思等所说的中庸之道,就是另一回事了。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难以达到的。《中庸》:“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似乎孔子的中庸也与易经之精神一致,是有玄机存在的。

  这样说,是不是孔子否定了他早年的思想和行动呢?按中国一般学者之尊老贬孔的说话,孔子若有形而上学,就不会有这样的人伦观念。这种认识其实是非常浅薄的。苏格拉底是形而上的代表,但他仍然强烈人的实际行动;柏拉图也一样,他始终强调的是美德,这与孔子的一些论述极其相近;亚里士多德可以说是孔子是极其近似的,他们都是传统的集大成者,即知识与技艺的传承者,同样也是新文化的开创者,是古代教育的先行者。西方所谓的这些行而上学者其实从本质上更注重现世人生的实践,这是西方哲学精神的重要取向。西方哲人重要的是实践,苏格拉底宁愿坐穿牢底,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真理(其实上与孔子所持的仁与礼是共同的),这一点似乎与孔子更为接近,而老子更为遥远。今天有很多学人尊重西方的文化,过分地崇拜西方的哲人,却又极力贬损中国的孔子,对孔子没有深入地研究就武断地下结论,是不明智的。

  试想想,如果孔子没有形而上学的支持,他怎么能够“吾道以一贯之”呢?稍稍懂点哲学的人应该知道,形而上学是形而下的道,若只有形而下而不懂形而上学,其行动怎么会“以一贯之”呢?其实何为形而上学?不就是超越自我,达到世界与自我共体的认识吗?孔子的大同世界,孔子的道,孔子的仁,难道不是形而上学吗?

  所以,当我每每看到人们说“孔子晚年喜易”这句话时,心里便一动,似乎看见孔子被人冤枉后仍然无所谓的从容模样,似乎又听见他说:逝者如斯夫!

此文为星*座网文章,转载请联系本站网管!

今日明日本周本月

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整体趋势稍显劣势,一度陷入负面情绪圈中,要避免过度疲劳和烦恼。建议放松心情,多和好友或家人沟通,调整自己的状态[详情]

  • 白羊座
  • 金牛座
  • 双子座
  • 巨蟹座
  • 狮子座
  • 处女座
  • 天秤座
  • 天蝎座
  • 射手座
  • 摩羯座
  • 水瓶座
  • 双鱼座
推荐内容
使用筷子的12种禁忌,这个春节别再犯了!

使用筷子的12种禁忌,这个春节别再犯了!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详情]

吃什么食物能预防倒春寒?这些食物记得要多吃

吃什么食物能预防倒春寒?这些食物记得要多吃

到了春天,温度开始渐渐回升,很多人就开始卸下自己厚厚的衣服,开始过轻装...[详情]

3月适合去国内哪些地方旅游,鼋头渚樱花正美时

3月适合去国内哪些地方旅游,鼋头渚樱花正美时

开春3月是出去旅游的好时间,春风拂面,百花盛开,阳光刚刚好。那么,3月...[详情]

春节送礼送什么合适?有什么讲究?

春节送礼送什么合适?有什么讲究?

春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刻,大家也会利用这一年中不多的机会,走亲访友,互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