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 星座网 所有人都爱上的权威星座网站
起名百家姓孟子辈分怎么排

孟子辈分怎么排

时间:2022-02-08 来源:星座网  
1、孟子后代宗谱排辈字有哪些?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105代:56至75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76至9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96至105代:裕文焕...

1、孟子后代宗谱排辈字有哪些?


  

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105代:

56至75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76至9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96至105代: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

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孟氏家族的始祖是周武王姬发,也可以说孟氏是周武王的后代。只不过孟姓起源于西周姬姓,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周文王之子,姬发所以,孟姓就要以孟为家族有自己的《孟子世家谱》摆放自己的位置,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氏族谱





  孔孟的辈分用字是皇帝批的《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还先后特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皇帝恩赐行辈字,孟氏族众都严格遵从。
  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
  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孟氏自孟子到孟宁,四十五代大都单传,从五十代起,孟氏族入开始有意识地在同辈兄弟取名时采用同一个字,来表明代系,也便于识别、记忆。从五十代到五十五代行辈字分别为:德、祖、惟、之、思、克,但要求并不严格,特别是经过元、明易代之乱,族人四散流徙,给子弟取名时不可能循规蹈矩。
  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优礼。赐给祭田、免除徭役,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
  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105代。
  56~65代: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66~75代: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76~85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86~95代: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96~105代: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2、孟姓氏的辈分排列


  孟 氏 字 辈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家谱》说:行辈 “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孟氏按行辈起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 “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十个字辈。民国初年,又立了 “建、道、敦、安、定 、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据民国年间编写的《孟氏族谱载》:孟氏字派与儒家的孔、颜、曾、闵等“虽姓氏不同,始祖各异,然可示同属儒门后裔”,故这些姓的字辈均相同。民国《孟氏族谱》还为孟氏子孙规定了十六条族训,即孝悌、忠信、读书、务农、忍让、勤俭、善行、本分、戒奢华、戒赌博、戒淫荡、戒凶酒、戒种坟间隙地、戒茔间牧牛羊、戒健讼、戒戏谑。这些族训现在看来有些已经过时,但大部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堂号,是各姓氏的代称,往往以祖上的光荣业绩,人物事迹或具有启示后人的故事来定堂号的,如姓钱姓的 “吴越堂”,周姓的 、细柳堂”,王姓的 “三槐堂”,等。有的只有一个堂号,而有的则有多个堂号,如孙姓的就有 “平治堂”,“乐安堂”,“富春堂”,“映雪堂”等四个堂号。
孟姓的堂号是“三迁堂”,其来历是孟柯的母亲教子有方,为了培养孟柯成才,曾三次搬家,最后终于搬到学校旁边,才把孟子培养成圣人。这就是《三字经》中讲的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始见于西汉刘向所著的《列女传》,其文日: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说: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其嬉戏为贾炫。孟母日: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徒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说: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之”。
译文如下:
据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带着孟子原来居住在一片墓地旁,由于出殡送葬的人群经常从他家门口走过,所以,九岁的孟柯经常看到,便模仿送葬的,或学着孝子号掏大哭,或学吹喇叭,或和小伙伴们做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看到这一切,认为长居此处,不但会影响孟轲读书,而且会败坏他的品德,于是便迁居到邹县城西北的庙户营,当时,庙户营是一个繁华的集镇,行商客贾,送往迎来,江湖术士,瞒哄欺人。终日置身于这样熙熙攘攘的闹市之中,孟轲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着商人做生意,讨价还价,叫卖吆喝。他的东邻是一家屠户,孟轲常去向他们学习杀猪宰羊。孟母认为此处也不利于孟子的学习成长,于是,又迁到邹县城南门外的学宫旁。当时,这里是孔子的第三代孙孔及(字子思)在此设置的学宫,称“子思书院”,孟子迁到此处后,每天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他还时常到书院跟子思的弟子们学习读书,演习周代礼仪。孟母把他送入学宫跟随子思的学生们一道读书。由于孟子认真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大儒。可见孟母对其子的教育用心十分良苦。故孟氏后世便以此作为堂号,曰“三迁堂”。



  西、言、功、颜、城

红、文、珍、上、远

兴、雨、传、纪、广

昭、宪、庆、帆、祥

令、德、卫、垂、佑

芹、绍、年、显、阳

见、道、敦、安、定

茂、秀、照、羽、常

依、文、欢、京、芮

永、旭、诗、喜、昌



  孟 氏 字 辈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凡字辈.七十四代,石家庄的

3、孔孟一家族谱姓氏怎么排的


  民间有孔、孟、颜、曾4姓一个通天谱的说法。所谓“通天谱”,就是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宗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孔、孟、颜、曾这4姓为什么会是一个通天谱呢?   孔、孟、曾、颜4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及曾参,他们4人分别被历代推崇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为儒家学说的4大圣贤。这4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排的字辈是完全一样的。   据原商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孟宪柱讲,其实,孔、孟、颜、曾、卜、闵、冉7个姓全部是一个通天谱。封建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字辈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6个姓氏的族人就到曲阜领家谱,所以,7个姓全部是用一个家谱。 根据《孔府内宅轶事》及孔府有关典籍记载,孔子后裔排行是根据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的圣旨定下来的。乾隆皇帝下旨赐给孔府30个字作为行辈。这30个字的排列是:
希言公彦承,弘闻祯尚衍
兴敏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又续了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譬益长
裕文涣景瑞,永锡世绪昌
后续的20个字加上乾隆赐的30个字,共50个字,孔令贻把后续20字报呈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批准,咨行各省市。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56代 57代 58代 59代 60代 61代 62代 63代 64代 6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66代 67代 68代 69代 70代 71代 72代 73代 74代 7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76代 77代 78代 79代 80代 81代 82代 83代 84代 8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86代 87代 88代 89代 90代 91代 92代 93代 94代 95代
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96代 97代 98代 99代 100代 101代 102代 103代 104代 105代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后人
孔子后人繁衍,有名的后人包括:

第10代西汉孔藂(?-前171),早年追随汉高祖砀山起义,屡立战功,曾官左司马、将军、都尉。高祖五年(前202年),孔藂领军军夹击项羽楚兵,大胜。次年六月被封为蓼侯。卒谥“夷”。
第11代西汉孔臧,孔藂之子。汉文帝时嗣蓼侯,迁博士,拜太常,位列九卿。在官数年,著书十篇,赋二十四篇。
第11代西汉孔安国
第14代西汉孔光(前64-5),字子夏,自幼随父孔霸徙居长安,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举方正,入朝任谏大夫。汉成帝即位,举为博士,迁大将军,拜相,封博山侯。哀帝刘欣即位,封为千户。汉平帝即位,拜太傅、拜太师,称病辞职。卒谥简烈侯。
第19代东汉孔宙(103- 163),字季将。少好学,治严氏《春秋》,举孝廉,授郎中,迁元城令。是时,泰山附近动乱,孔宙为泰山都尉,旬月而平。故吏门人立碑示后,即《孔宙碑》。碑今存曲阜孔宙东庑。
第20代东汉末年的孔融
第26代晋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死赠光禄勋,谥“简”。有集传世。
第32代南朝孔奂(514-583),字休文,居会稽。好学善属文,通经史百家。侯景之乱,孔奂独傲然自若,自谓不以取媚凶丑以求全。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任晋陵太守,后为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有集传世。
第32代唐孔颖达,经学家。最重要的著作为《五经正义》,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第37代唐孔巢父(?-784),字弱翁,冀州人。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河、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授左卫兵曹参军,累官至给事中、河中、陕、华等州招讨使,兼御史大夫。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受命为魏博宣慰使,成功劝说藩镇田悦归顺。后为藩镇李怀光部众所杀。
第38代唐孔述睿(730-80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宗召为大常寺协律郎,转国子博士,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后升为谏议大夫兼皇太子侍读,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复为史馆修撰。“述睿每迁,即至朝谢,俄而辞疾归。”述睿精研地理,重修《地理志》。卒赠工部尚书。
第45代北宋孔道辅(985-1039),字原鲁。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举进士第,授宁州军事推官。九年(I016年)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主孔子祀事。曾受命出使契丹,契丹宴使者,优人以孔子为戏,道辅怒退,契丹陪罪,后不敢侮慢宋使。后知兖州,曾访得孟子墓,建庙于墓之西南。卒后,受祀于邹县孟庙,称先儒孔氏。
第46代北宋孔宗翰,字周翰,孔道辅次子。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司马光上章推荐,迁为太常博士,后为司农少卿,后迁鸿胪。编有《孔氏宗谱》、《阙里世系》等。
第47代北宋孔平仲,字义甫。姓刚直,而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贬官。长于史学,工文词,著有《续世说》等书。与兄文仲、武仲俱有文名,黄庭坚论元佑人才,誉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
第54代元孔思迪,字凝道。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第60代明孔承倜,字永冠。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第62代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编有《奏议》数卷。
第63代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第63代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第64代清戏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
第69代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有《阙里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余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第69代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有《微波榭丛书》。
第70代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第71代清孔昭虔(1775年-1835),宇元敬,孔广森子。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官至贵州布政使。善隶书,工吟咏,于古音学颇有研究,曾著《古韵》、《词韵》。
第71代清孔昭薰,宇惠如,衍圣公孔广棨次子。嘉庆举人,袭封翰林院五经博士,任山东临邑县训导。刻苦好学,嗜古工诗,好金石学。于曲阜城郊掘得汉、唐宋、金、元、明各代石碑120通,编成《至圣林碑目》六卷。
第72代清孔宪彝,著名诗人。
第72代后裔孔宪铎(1935年生),曾任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学术副院长、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
第73代现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的孔庆东
第73代孔庆翔(1983-),美国偶像参赛者
第74代孔繁礼(1923-),字景高,安徽太湖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编委,安徽阜阳师院古籍所
顾问,苏轼研究专家。

第74代孔繁星,当代诗人。
第75代孔祥熙,曾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第75代孔祥吉,当代著名清史学家。
第75代孔祥东,国际知名钢琴家。
第76代孔另境(1904—1972),原名令俊、若君。近代文学家。
第76代孔令朋(1919—),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著有回忆录《风雨人生》。
第76代孔令辉(1975—),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第77代嫡孙女孔德齐(1915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大姐,嫁给前清探花、著名书法家冯恕的之子,婚后因琴瑟不和而早逝。。
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1917年生),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姐,嫁给清末翰林、《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之子柯昌汾。

衍圣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封爵名。孔子嫡派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始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平帝为张扬礼教,封孔子后裔为褒侯。曹魏改号宗圣侯,晋、南朝宋改号奉圣侯,北魏称崇圣侯,北齐改恭圣侯。北周时,晋封邹国公。隋朝,文帝封邹国公,炀帝改绍圣侯。唐初,封为褒圣侯,开元中,孔子被谥为文宣王,乃改褒圣侯为公爵,仍以文宣为号。宋仁宗至和二年改封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中华民国立,废清朝世爵,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世袭。



  明朝时,朱元璋先后赐十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
从孟子五十六代孙孟希文,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起排,十字十辈,后来因为避清朝高宗弘历讳,改“弘”为“宏”,避雍正帝讳,改“胤”为“衍”。崇祯年间,报请皇帝,又立了十字十辈。
清朝同治年间,由皇上核准,再立十字十辈,并在同治四年(1865年)续修族谱时予以确认和记载。民国初年,立二十字的行辈,并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一字一辈。
孟氏的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
弘(宏)闻贞尚胤(衍)。
明太祖——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崇祯——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同治——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民初——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4、谁知道孟氏的辈分,在名字中的字,是怎么排的?


  孟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关于孟姓的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四:

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人们对子女后代的尊卑排位很早就有了定论:庶支长子之孟、嫡传继位之孟、女兄称谓之孟。

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即正妻所生第一子为嫡长子;庶妻或妾妃所生第一子为庶支长子,称为孟。

殷商时期,君主传承方式已经固化为嫡承庶辅。当继承人已经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具备继承王位的能力,但这时候父君尚在,只能等待,是为“孟位以待”。

女兄称谓之孟,意思是女子的兄长,称之为孟,母系氏族社会就有长孟、次孟之说。

源自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武王弟卫康叔被封于卫国,传至第二十八代君王时,有一子为絷,字公孟,因病不得继位,让位给其叔。公子絷的孙祖姬驱,便以先祖之子为氏,称公孟氏,后简化为孟氏。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鲁桓公之子公子庆父,三年连弑两君,致使国内大乱,人不敢敬,其子孙改仲姓为孟孙姓,并称公孙敖为孟穆伯。

源自其他民族改姓

1、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蒙古族墨尔奇特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蒙古族摩尔济吉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境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3)蒙古族岳罗沁氏,世居克什克腾,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4)蒙古族亦赫君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满族穆颜氏,世居浑春(今黑龙江黑河以北),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满族孟果资氏,世居绥分,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3)满族蒙古尔济氏,世居叶赫,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4)满族孟克伊哷氏,世居蜚优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5)满族墨克勒氏,世居叶赫,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6)满族墨勒哲哷氏,世居巴林,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孟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关于孟姓的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四:

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朝时期齿序排列,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时期,人们对子女后代的尊卑排位很早就有了定论:庶支长子之孟、嫡传继位之孟、女兄称谓之孟。

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即正妻所生第一子为嫡长子;庶妻或妾妃所生第一子为庶支长子,称为孟。

殷商时期,君主传承方式已经固化为嫡承庶辅。当继承人已经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具备继承王位的能力,但这时候父君尚在,只能等待,是为“孟位以待”。

女兄称谓之孟,意思是女子的兄长,称之为孟,母系氏族社会就有长孟、次孟之说。

源自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第二十八代君王之子絷,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周武王弟卫康叔被封于卫国,传至第二十八代君王时,有一子为絷,字公孟,因病不得继位,让位给其叔。公子絷的孙祖姬驱,便以先祖之子为氏,称公孟氏,后简化为孟氏。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庆父的儿子公孙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鲁桓公之子公子庆父,三年连弑两君,致使国内大乱,人不敢敬,其子孙改仲姓为孟孙姓,并称公孙敖为孟穆伯。

源自其他民族改姓

1、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蒙古族墨尔奇特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蒙古族摩尔济吉特氏,世居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境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3)蒙古族岳罗沁氏,世居克什克腾,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4)蒙古族亦赫君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

(1)满族穆颜氏,世居浑春(今黑龙江黑河以北),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2)满族孟果资氏,世居绥分,后多冠汉姓为孟姓。

(3)满族蒙古尔济氏,世居叶赫,清朝中叶以后多冠孟姓。



  “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文章来自星座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线起名
不限2个字名字3个字名字
姓名打分
姓氏:
名字:
推荐内容
免费八字改名字 免费根据八字取名字

免费八字改名字 免费根据八字取名字

根据宝宝的八字进行改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不...[详情]

按生辰八字改名字 免费生辰八字改名字

按生辰八字改名字 免费生辰八字改名字

很多人都想要帮孩子改名。如果你想让孩子的名字有更好的含义,补充命运的不...[详情]

改名字看八字吗 八字一般可以起满分的名字吗

改名字看八字吗 八字一般可以起满分的名字吗

名字做为伴随一个人一生的符号,是需要用心去取的,但是很多的家长在第一次...[详情]

用心字的有气质的女孩名字 女孩用心起名字大全

用心字的有气质的女孩名字 女孩用心起名字大全

心给女孩取名须知拼音:xīnxīn的同音字信镡訢囟妡心忻新昕欣歆炘芯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