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有可能是家乡的传统美食。传统的环境,而这些文化记忆是长期积累,慢慢演变而成的,每个地方的文化记忆都能能够代表这个地方的独特。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本期的北京文化之守望老北京的文化记忆。
比如北京现在把东城区和崇文区合并后改名东城区,我觉得非常好,非常方便与易于理解。但也有海外华人认为:成立了新的大东城区,为什么不能称之为崇文区呢?成立了大西城区,同样可以叫做宣武区。崇文、宣武,是非常有文化的说法,它比一个东城一个西城的命名高雅优美、泱泱大度,而且内涵丰富不知多少倍,它反映了北京的精神,中华文化的精神。这才是古老与有文化的北京的城区的最美好的命名啊!
再如原来西城区西四一带的地名极有文化内涵,如报子胡同、帅府胡同、太安侯胡同、武王侯胡同,“**”中将之与东四一带的地名统一,就是说只剩下了一条二条三条等,文化记忆便这样湮没了。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中还有许多这样类似的例子。原来位于西城区绒线胡同的四川饭店曾是一处多进的四合院,充满北京特色,现在四川饭店被搬到恭王府内,绒线胡同这里变成了中国会馆,这感觉一下子就变了,现在恭王府的四川饭店已经倒闭。
原来位于东城区王府井附近一条胡同里的康乐餐厅,是见于典籍的京城名餐馆,后来搬到安定门去了,也不再是以前的康乐餐厅了,苦撑了几年,康乐餐厅已经倒闭,一个老字号就此完结,多么可惜啊。还有把同和居从西四搬到月坛,从四合院变成了楼房,变化也很大,也是从此走向没落。这些情况简单通俗地讲就是一挪地方就没了原来的风水。风水的说法包含着迷信,也包含着人文与经济与环境的种种关系的研究,万万不可粗枝大叶地对待啊。
其实,很多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都不是说改就能改的。从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商业地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家老餐馆的选址、菜系,乃至食客,都是有自己的文化特色蕴涵其中的。简单的一个行政命令或决策,就将这家餐馆从天安门搬到西单,或者搬到海淀、搬到门头沟,基本上搬一个“死”一个,就是这个道理。
有关北京城市变迁、文化传承的话题一直是引人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受到知识分子的关注。我们遗憾地看到许多有关北京文化的记忆正在一步步消失。在北京进行市政规划时,希望在北京市各级领导、老百姓的心中多留下一根文化的弦,因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是不能乱动的。
这里还有一个观念必须弄清楚。在剧烈的革命过程中,我们的认识是破旧立新,是弃旧图新,是新永远比旧好。但是文史的价值,文物的价值,文化传统的价值却并非如此。一个古老的文化传统延续下来,一个久远的文化记忆保持下来,一批古代的文物仍然在闪闪发光,一批地名、街名、老字号、老产品、老的风俗习惯延续下来,这是非常可贵的事,这是文化爱国主义与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历史,我们要爱惜与保存我们的文化遗产,现在是时候了,应该明确这一点。
『此★文为星座网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整体趋势较为稳定,建议注意让自己的花费与收入相匹配。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机会到来的时候需要主动去把握,也要学着[详情]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详情]
到了春天,温度开始渐渐回升,很多人就开始卸下自己厚厚的衣服,开始过轻装...[详情]
开春3月是出去旅游的好时间,春风拂面,百花盛开,阳光刚刚好。那么,3月...[详情]
春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时刻,大家也会利用这一年中不多的机会,走亲访友,互赠...[详情]